校長的話_2020-21

各位家長:

大家好!

 

本校積極申請「優質教育基金」及參與「校外協作計劃」,引入校外支援,以提升學與教的效能。2020-2021年度成功申請10項計劃,現臚列於下:

 

1. 「學習者一號(VR)」計劃─優質教育基金                            

本校成功向優質教育基金申請撥款180萬元進行「學習者一號(VR)」計劃,引入虛擬實境(VR)技術,為一至六年級學生開辦校本VR體驗課。

近年,各種應用虛擬實境的學習模式已日漸普及。透過是次計劃,校方安排老師參與VR的操作及應用工作坊,促進老師的專業發展;此外,由本校老師親自編訂「校本虛擬實境課程」,讓學生認識及接觸虛擬實境科技。他們在進行虛擬實境活動的過程中,能夠以新角度觀察事物,並透過體驗式活動接觸不同的情境,令學習變得更有趣;此外,學生不斷在虛擬的環境內自行探索,從而引發出學生的自主學習精神。

同時,本校在多次的家長講座、接待區內多間幼稚園到校參觀及進行體驗課活動時,讓幼稚園的老師、家長及學生體驗虛擬實境技術在教學上的應用方式,令本計劃達至資源社區共享的效果。

VR房設備齊全。

學生在虛擬實境中不斷探索,引發自主學習精神。

2. 「透過Micro:bit促進中小學創意STEM教育」─優質教育基金及青年會書院協作籌辦                        

此計劃由優質教育基金及青年會書院協作籌辦,目的是在中小學層面進一步推廣STEM的跨學校大型計劃。參與學校的老師團隊經過一連串的培訓課程後,把所學到的專業知識帶回學校,並編訂「校本STEM課程」。學生們在校本課程中,會接觸到多元化的STEM知識,例如Micro:bit電路板的結構、電的科學知識、Micro:bit編程學習及實際動手的電路撘建經驗。

Micro:bit智能家居課程」能讓學生感受多元化的學習體驗:學生由紙皮屋設計、學習編程及學科知識,最後進行電路搭建及實際測試。他們在課程中由淺入深去獲取科學、科技、工程等有關元素的知識和經驗;此外,在學習編程期間,他們亦發展創意、解難、邏輯思維的解難及邏輯思維能力,這些學習經驗都有助他們裝備自己,在將來面對困難時,可由不同的角度去解決問題,亦可以提升他們對科學等範疇的興趣。

動腦筋,寫編程。

動動手,搭電路。

先檢查,後啟動。

       同學的傑作-家居成品。

3. 中文科「校本課程發展計劃(閲讀及寫作能力)」─教育局課程發展處     

本校參加教育局「校本支援計劃」,對象是三年級學生,目的是提升他們的閲讀及寫作能力。

本計劃主要是透過科任老師與教育局高級學校發展主任進行隔周備課,組構單元教學框架。老師透過課程調適、剪裁及增補閱讀篇章,以單元形式,優化閱讀策略教學,進行以讀帶寫,從而提升學生的閱讀及寫作能力。

在教學過程中,老師加入推動電子學習的元素,提升學與教效能。例如鼓勵學生以說帶寫,老師要求學生在看圖說故事後,把故事錄音,然後一邊聽,一邊寫作,真正做到「我手寫我口」。由學生的創作中,可見內容更豐富,行文比之前更流暢。

而在寫遊記時,老師先讓學生透過讀文教學,大量輸入多感觀描寫的寫作技巧,然後運用本校的VR(虛擬實境)設備,著學生觀看遊香港公園的VR影片,讓他們有置身香港公園的體驗,感受深刻。最後,學生能運用步移法及多感觀的描寫手法創作文章。

此計劃能優化閱讀及寫作教材,學生更能針對題目要求進行創作,在內容、寫作技巧及用詞方面均有進步。

教育局高級學校發展主任陳少芳女士到校與老師進行講座及備課時大合照。

學生透過VR設備遊香港公園。

4. 中文科「學生適性化學習(評估素養)」學習社群─教育局評估及考評局組

本計劃讓學習社群學校有效地使用學生適性化學習的知識結構及評估和學習資源,提升中國語文科的學教評。整個計劃共有三次教師工作坊,首先由祝新華教授親自講解由他的閲讀六層次演化出來的知識結構;之後,再集中討論老師怎樣利用這閱讀的知識結構去設計評估卷。

老師透過參加學習社群,能認識不同學習階段對能力重點的要求,了解評估學生閲讀能力的方向,掌握擬定不同難度課業的技巧,有助為校內不同能力的班別設計練習,擬題能力有所提升;另外,老師在課堂上以不同層次的提問啟發學生思考,教授閲讀策略及規劃有系統的閲讀課程框架,促進學與教效能。

參與學習社群老師與祝新華教授及項目總負責人臧張慧敏女士合照。

5. Fostering Communities of Practice to Enhance Learning and Teaching in a Small Class Environment (Primary 2)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Our English department has developed a school-based programme with CUHK which enhances students’ self-learning skills and integrates Positive Education in small class environment.

Base on the topic ‘Good Boys and Girls’ for P.2 students, teachers designed interactive teaching activities by using songs and games. Participating in the learning activities such as ‘Hit the Card’ and ‘Throw a die’, students were highly engaged in the lesson and they learn while playing. Our teachers also created a ‘Adding -S Song’ which helps students to memorise the grammar rules while singing.

HOT questions were asked during the reading lessons. Teachers’ questioning techniques were improved to further stimulate student’s thinking and enhance their reading skills, which gradually guide students to compose their final writing.

The Adding-s Song helps us remember rules!

Students are playing card games.

6. REEL to REAL (R2R) Learning English and Developing 21st Century Skills through Film-making (Primary 4)Native-speaking English Teacher (NET) Section ,The Education Bureau                                                       

Our school has participated in the EDB Seed project, REEL to REAL (R2R): Learning English and Developing 21st Century Skills through Film-making in Key Stage 2, which is aimed at using film-making to motivate and support primary students develop and apply a range of language, digital literacy and 21st century skills such as collaboration and creativity.

Through the five main project stages, which are Inspire, Plan, Create, Reflect and Edit and Share, students would learn about ingredients of a film like camera angles and sound effects. Then they would create and transform their stories into films by writing their scripts and organizing their thoughts by themselves with a guiding rubric. Afterwards, students would act and film with iPads. The final products will be displayed in our School Cinema.

EDB NET Section R2R Team

Teachers' training workshop

7. “Promoting Student Adaptive Learning in KS1 and KS2 in reading” (Primary 5)EDB Assessment and HKEAA Section  

Our English department has joined the “Promoting Student Adaptive Learning in KS1” in reading last year in our Primary 2. The Student Adaptive Learning (SAL) team from EDB has extended their support to our KS2 students in this academic year.

Our P.5 English teachers have worked collaboratively with the SAL team to develop reading modules that taught targeted reading skills explicitly. With the following-up lesson observations to modify the teaching plans. Students would then take part in a reading platform tryout to see how well they could master the target reading skills. The SAL team has prepared reports to show student performance in reading skills. It helps strengthen the learning, teaching, and assessment cycle in developing students’ reading skills.

Principal Kan and Mrs Rosana Chong after the sharing meeting.

Ms Li is demonstrating different reading strategies to students.

Students are using graphic organizer to develop different reading skills.

8. School-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in Primary Schools – English Language Education (Primary 5)EDB School-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Primary) Section

Our school has participated in the school support officer has provided intensive on-site school support for our school. There were regular school visits to work closely with teachers in collaborative lesson preparation meetings and various kinds of services (e.g. talks, seminars, workshops, classes and sharing) to facilitate school-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and instigate curriculum initiatives.

Students are eager to share their writing to his classmates.

9.數學科「促進實踐社群以優化小班教學」支援計劃─香港中文大學教育學院

本校參與中文大學舉辦的「促進實踐社群以優化小班教學」支援計劃,對象是三年級學生。因為學生在學習分數時,常因概念較新、較抽象,難以掌握,所以本校老師選擇以「分數比較」這課題作研究。

老師主要是透過備課、觀課和評課,從學生的學習分數時的難點開始,以圖像、實物等方式讓學生具體掌握分數的意義;然後利用故事情境,讓學生了解同分子分數、同分母分數的比較方法;最後以遊戲方式鞏固學習。

我們期望以具體的方式,加入遊戲、圖象等方法,讓學生掌握同分母分數的大小比較和同分子分數的大小比較,更期望透過小班教學的方式,支援不同學習需要的學生,加強對分數學習的理解力。

在課堂上,學生表現投入,從互動遊戲中,可見他們已掌握比較分數的方法,特別是不同能力的學生都能完成課堂目標,可見計劃相當成功。

老師透過「猜數字」遊戲,鞏固學生所學。

10. 常識及聖經科「校本價值教育課程」研究計劃─香港教育大學

本校常識及聖經科獲邀參與由香港教育大學社會科學系所舉辦的《校本價值教育課程》研究計劃。參與班級為三年級和六年級學生。三年級的課題是「我的好朋友」,而六年級課題是「凡事謝恩」和「常懷寬恕」。

研究人員透過參與學生課堂、訪問校長、老師和學生及分析一些學習活動的資料,從而了解本校「校本價值教育」的教學和學生學習的狀況。

      雖然未能進行面授課堂,但在ZOOM課堂上,學生表現投入,主動回答問題。而老師透過不同層次提問及提供一些個案,給予學生反思的機會,從而引導學生建立正面的價值觀。

透過Zoom課堂,建立學生正面價值觀。

校方一向積極引入不同的校外支援。老師與不同的課程專家建立良好的協作夥伴關係,藉着有系統及緊密的協作、共同備課、反思、分享、觀課、議課及指導等,改善老師的教學技巧和知識,提升老師持續專業發展,從而推動學校發展。

本校老師和協作夥伴又會因應教育趨勢和校情,依據本校學生的個別學習特質,進行課程剪裁、調適,並編定校本課程;又針對學生的學習難點,檢視及反思學與教的成效,繼而不斷改良、優化教學策略,照顧學生的不同需要,引導他們主動探求知識。

本校深信在校內建立不同的專業社群,發揮團隊的優勢。老師通過同儕課堂研習、交流、反思及示範等,設計出多元化的教學法和活動,藉以激發學生的內在學習動機,令他們享受學習過程,並且啟發學生思考,從而提升他們應變、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勇於迎接未來挑戰。

校長簡淑菁

  20218

 

馬信變革停不了

多元化學習歷程 成就不一樣學生

                                                 

我剛到馬信履任校長一職時,畢竟馬信在馬鞍山區建校已三十多年,眼見校舍結構已日漸老化,而課程方面仍採用傳統單向教學模式,故決意在校舍、課程方面進行大變革,再配合行政安排,以孩童為本,致力發展馬信成為一所愉快學習學校(Happy Learning School)

首先,本校辦學團體基督教香港信義會早於1952年已註冊在馬鞍山上興辦「馬鞍山礦場員工子弟信義學校」,為本區居民提供教育服務;而於2016起,本校更被教育局剔除「跨境生專網」名單無須再預留學額給跨境生,因此,我們可以全心全意為沙田區和馬鞍山區學童提供教育服務

在本人履職後的年間,積極美化增設校園新設施,校舍經過多次大翻新例如: 「馬信方舟公園」、六米高的「攀石牆」、採用奧林匹克標準用料的「泰坦跑道」、「馬信影院及VR虛擬實境活動室」、「陶藝室」、「科技室」、「圖書館」、「聖靈果子園」、「童話廊」、「牧羊閣」等。校園設計獨特,色彩繽紛,營造濃厚的宗教氛圍,讓學生在一個優質的輕鬆快樂的環境中愉快地學習

(可按此進入學校特色景點導覽)

     

本校深信每位孩童都是獨特的,各具個性,故由本學年開始,本校更換校服式樣,並提供多種顏色的體育服,讓學生在活動日子,可自主地穿上當天喜愛顏色體育,並配搭自己的運動鞋上學讓他們初步體驗自己是可以擁有獨特個性的;此外,老師根據每位學生不同的學習風格、特質及長處,設計多樣化的教學法和活動,啟發孩童思考,從而提昇他們獨立解決問題之能力,勇敢、樂觀地接受挑戰

  

課程改革方面,本校除了在小一、小二數學及常識科的個別課題上以英語作為教學媒介外,更增「正向動感課程」「正向思維課程」「影藝課程」、「STREAM科技課程」、「宗德課程」Phonics課」等校本特色課程,課程內容均由本校老師編訂,讓學生進行多樣化學習,發掘潛能。在下學年度,本校會加強英文閱讀,在圖書館外新設以「我的魔法杖」為主題的專區,吸引學生多看英文書。

其實,本校的特色課程一直備受外界關注:教育局副局長蔡若蓮博士,JP曾於201975 日在她的Facebook內分享本校的動感課堂;而教育局總學校發展主任黃錦麗女士及高級學校發展主任黃子曦先生亦於20214 19日專訪本校,參觀校園設施及了解本校校本課程後,他們對本校的發展作出正面的評價。

本校在這六年來不斷改革,從改善校園設施、至增設特別學科,推動特色課程,以發展潛能,喜見學生的自信心不斷增強、解難能力大大提升、更能夠主動又樂於學習;而學業、成就方面,本校學生獲派英文中學人數持續上升,更在「第一、第二屆沙田區十大傑出學生選舉」中分別勇奪「十大傑出小學生獎」和「傑出學生優異獎」。

在未來日子裏,馬信團隊仍然會不斷優化課程,讓學生經歷多元化學習歷程,引發他們自發學習,主動追求知識,成就不一樣的「我」。

  簡淑菁校長

7-2021

 

                                

 

 

「教養孩童,使他走當行的道,就是到老他也不偏離。」

(箴言 二十二章6節)

各位家長:

  馬信是一所基督教學校,除了提供多元化的學習途徑,讓學生在德、智、體、群、美各方面得到均衡發展外,更重視靈命的培育。透過靈命的培育強化學生與人之間的正向關係,建立正面情緒和提昇幸福感。

  

為了讓學生在靈命上得以成長,校方在常規課程方面設有聖經課,以聖經真理為基礎,因為「你的話是我腳前的燈、是我路上的光。」(詩篇一一九篇105節),神的話語能夠指示「孩童走當行的道」,教導學生明辨是非。

於課堂以外就進行多元化的宗教活動。在恒常活動方面,如:早上集隊時段由學生領禱或同誦《主禱文》,培養學生祈禱的習慣,與天父溝通;每天小息完結時及每周兩天課前播放詩歌,洗滌學生心靈;又在午膳時間,各班同誦《謝飯禱文》,為午飯獻上感謝,藉以培養學生「凡事謝恩」的習慣;編訂每月聖經德訓、舉辦親子聖經卡設計比賽、正向教育分享會及聖經周(本學年因疫情影響而暫停)等。

課前禱告

在跨學科學習方面,由校園電視台協助製作「聖靈果子特質」的分享影片;與音樂科合作,教授聖詩和《聖靈果子歌》,讓學生體會讚美神那份喜悅;亦與圖書科合作,在圖書堂借閱聖經故事或有關信仰的圖書,與同學們分享;更在家長日安排聖經圖書書展,讓家長們亦有機會接觸福音。 


小主播在影片中介紹學校的宗教設施


分享聖經故事

本校舉行節慶崇拜,包括聖誕及復活節崇拜、校慶感恩崇拜等,讓學生頌唱聖詩、同心敬拜上帝,使學生在充滿喜樂和感恩的環境中成長;又與堂會合作培訓「基督少年軍」,透過各項聚會及活動,引導學生思考,讓他們能夠學習聖經上的真理,以致實踐「非以役人,乃役於人」的基督精神,成為敬神愛人的人。

聖誕崇拜

基督少年軍進行清潔沙灘服務

自2016年起,本校於聖經科內加入宗德課,每級於全學年不少於兩個課題滲入正向教育相關元素。老師以聖經課本內容為藍本,結合德育與公民教育等元素,編訂「校本宗德課程」。課程以良好品格為主題,選用貼近生活的題材,把宗教訊息與學生的生活拉上關係。課堂以影片分享、分組討論、匯報分享形式進行。當中有師生、生生互動,而二年級及四年級更加入延展親子互動活動。為學生提供生活化的學習經歷,孕育出正面的價值觀和態度,並在生活中實踐出來。

宗德課分享

我們深信神賜予每人各有個人特質和恩賜,縱使學生接受相同的靈命培育,但因着性情、成長環境不同,領受亦不一樣,因此,不一定會同時間歸向主。故校方致力營造宗教學習氛圍,播下信仰的種子,讓學生從小認識神,潛移默化,聖靈便不知不覺地潛進他們的生命中。只要大家互相配合,彼此造就,讓學生走一條按着個人特質、意願,按着神賦予的恩賜加以培育的路。 

 

為加強學校宗教氛圍,校內樓梯牆壁上都貼上聖經金句,亦製作聖經科壁報等,加上學校新建成宗教設施的配合,讓學生在濃厚的宗教氛圍下成長,體會神的大愛,藉以提昇正向心靈的果效。


在樓梯貼上金句卡

校園宗教設施

 

甫踏入校園,就如同揭開一頁頁聖經。望向右邊雨天操場的六條石柱,繪畫着以「天父的創造」為主題的畫,讓人感受到天父創造世界之偉大和奇妙,並從中體驗祂的慈愛。近年,更增設富有基督教信仰色彩的校園設施,建造了「馬信方舟公園」、「聖靈果子園」和「牧羊閣」。

石柱上繪畫以「天父的創造」為題的畫

「馬信方舟公園」

「我把虹放在雲彩中,這就可作我與地立約的記號了。」(創世記九章13節)

 

在「方舟公園」前有一幅以「挪亞方舟」作主題的「馬賽克牆」,旁邊雕刻着金句,這「虹」就是神施恩與全人類立約的記號,表明了神是信實的。

馬賽克牆

公園內「停泊」了一艘半立體的方舟,地面鋪上綠油油的草皮,圍欄以綠葉花朵佈置,再配上不同的動物座椅,供學生休息、閱讀和禱告,讓學生仿如置身大自然,感受天父創造的世界是何等的美。同時,希望他們透過「挪亞建造方舟」的故事,學習挪亞愛神的心,成為蒙神喜愛的小孩。

馬信方舟

同學們愛在方舟公園小息

馬信方舟公園

「聖靈果子園」

「聖靈所結的果子,就是仁愛、喜樂、和平、忍耐、恩慈、良善、信實、溫柔、節制。」(加拉太書五章22-23節)

 

在後花園興建以聖靈九果子為主題的「聖靈果子園」,一棵結了聖靈九果子的半立體樹聳立園內。在圍欄上掛了九個屬靈的果子,並在果子旁邊記述九個聖經人物故事。借好撒瑪利亞人、保羅、以撒、摩西、浪子的父親、波阿斯、上帝、約瑟和但以理的故事,帶出仁愛(L o v e)、喜樂(J o y)、和平(P e a c e)、忍耐(P a t i e n c e)、恩慈(K i n d n e s s)、良善(G o o d n e s s)、信實(F a i t h f u l n e s s)、温柔(G e n t l e n e s s)和節制(S e l f - c o n t r o l)九種從神本性發出的品格。園中擺放了不同的水果型座椅,供學生在小息時一邊休憩,一邊看看聖經人物故事。讓每一位屬神的孩童,以聖經故事人物為榜樣,學習遵行神的話語,活出耶穌基督的品格,成為蒙神所喜悅的兒女。


聖靈果子樹

坐在水果椅上看圖書,真有趣!

保羅的故事帶出喜樂的特質

聖靈果子園

「牧羊閣」

「耶和華是我的牧者,我必不致缺乏。」(詩篇二十三篇1節)

 

牧羊閣設在一樓,是牧養孩童的好地方。牆上掛了一幅以「主是好牧人」為主題的立體畫,另一邊牆則掛上「古卷」,記載着大衛的詩。在《詩篇二十三篇》,大衛細數這位好牧人─神如何看顧羊兒,使羊蒙福。

 

耶穌說:「我是好牧人,我認識我的羊,我的羊也認識我。」(約翰福音十章14節),學生們坐在立體畫前唱詩、禱告、讀經、聽聖經故事、團契、上宗德課等宗教活動,就好像耶穌在看守着我們一樣。但願我們都成為主的羊,相信祂的話語,順服祂的引導、看顧和應許,全心全意地跟隨祂。

牧羊閣一隅

詩篇二十三篇

在新學年,學校會增設宗德成長小組,協助推行各項宗德成長項目,鼓勵學生主動向同學或家長背誦或誦讀聖經金句,緊記神的話語,並多禱告,與天父溝通;透過團契及基督少年軍,幫助學生認識及實踐福音真理,使信仰活用在生活上;又增加全方位成長小組活動,讓學生更認識福音和天父的創造、智慧和慈愛,培養正向生命價值觀,又聘請校外機構負責部份延展活動;更加設宗教早會時段,透過聖經金句、信仰故事、詩歌及見證分享等,啟發學生思考,培養及傳遞正向價值觀,以提昇學生幸福快樂感。

 

校方會營造濃厚的宗教氛圍,繼續透過不同的媒介,直接或間接把福音的種子,播在學生的心靈裏,讓它發芽成長。期望每一位馬信學生能夠以基督為榜樣,學習將神的慈愛和恩典與人分享,以生命影響生命。

 

校長 簡淑菁

2021年5月





「要常常喜樂,不住的禱告,凡事謝恩。」(帖撒羅尼迦前書 5:16-18

 

各位家長、同學們,

主恩常在!福杯滿溢!

轉眼間,農曆新年假期已結束,同學們又再投入學習生活。春節期間,雖然在新型冠狀病毒病的影響下,到處少了熱熱鬧鬧的新年氣氛,卻讓我們體會到能夠上學、能夠保持健康的體魄、能夠擁有與家人、同學和親友們相處的美好時光不是理所當然的,從而學會珍惜。

在這疫情下,全球充滿憂慮、不安,我們更需要常存感恩的心。經上記着說:「喜樂的心,乃是良藥;憂傷的靈,使骨枯乾。(箴言17:22)」。面對逆境,我們不要抱怨,只要凡事從正面思考,積極面對不同的改變和新挑戰,克服困難,便能在生活中獲得幸福喜樂感。

基於教育局公佈在學校農曆新年假期後,按校本需要可安排不多於全校人數三分一為上限的學生回校上課。有見及此,校方顧及同學們的學習需要、社交及身心發展,也考慮到全校師生員工的健康和安全,故決定在現階段,先安排不同年級的同學分組回校進行半天面授課。



校方理解到學校復課,家長們或多或少會感到憂慮。其實,在疫情期間,學校已預早為復課作好準備,制定一系列的防疫措施,例如:在校門設置紅外線體温監測儀,於大堂及課室等地方擺放自動感應酒精搓手液機;又添置消毒霧化機及高温消毒機,定期於校內進行全面消毒工作,加強校園清潔及消毒;更在每個課室設有防病毒濾芯的空氣清新機,又在學生桌上設置固定透明間隔膠板等。

感謝家長們對學校的信任,在假期後的第一個上課日,看見家長帶着子女們上學的時候,同學們都臉帶笑容,蹦蹦跳跳地踏入校園,而有些家長更表示子女們很渴望回校與老師一同上課。

最後,我感謝馬信團隊,在這段期間,老師們透過不同的教學模式,努力支援同學在家學習;班主任、科任老師,甚至校務處職員,也適時與家長保持緊密聯繫;更感謝家長們除了要照顧子女們的起居生活外,還要協助他們在家學習,進行網課。我心存感恩,深信大家互相合作,定能幫助同學在「疫」境中成長。

我期望大家在「疫」境中能夠培養出一顆感恩的心。對關懷你、幫助你的師長、父母、家人和親友們說聲:「感謝!」;更盼望大家珍惜能夠上學的機會,珍惜健康、珍惜時光,好好地學習,裝備自己。「願耶和華賜福給你、保護你。」(民數記6:24)

                                                             

 校長簡淑菁

3-2021


 

在指望中要喜樂;在患難中要忍耐;禱告要恆切。(羅馬書12:12)

  

各位家長、同學們,

  

主內平安!從一月新型冠狀病毒爆發,教育局宣佈停課至今,我們已八個多月沒見面了。

  

記得在九月一日那天,我和老師們都如往年一般準備迎接新學年,但今年不同的是未能和全體同學一同於禮堂進行開學禮,只可透過網上平台向大家問好。

  

直至九月下旬,正式復課的第一天,我們站在大堂前,歡迎同學們重回馬信校園時,喜見一群群學生迎面而來,滿有能量的,有些同學更穿着本學年閞始轉換的新校服,顯得格外神氣。

  

在停課期間,校方安排了網上教學平台,讓同學們停課不停學;班主任又不時透過「陽光電話」,與家長保持緊密聯繫,從而關心大家的學習情況和在家中的生活,並藉此傳遞學校資訊。在正式復課的這一天,家長帶着同學們踏進校園時,應發現除校服款式有所改變外,校舍設施亦煥然一新。

  

事實上,在此突如其來的停課期間,校方為了營造更優質的教育、學習環境,讓同學們更有效地、愉快地學習,故進行了一連串的改善工程,並添加新設施,如更換禮堂冷氣、重鋪樓層地板及翻新走廊牆壁;在每個課室設置一排格仔儲物櫃,讓每位學生都有一個屬於自己的格仔櫃,存放常用物品,以減輕書包重量;於一樓增設牧羊閣,培育學生在靈命上的成長;又重建教員室,擴闊老師工作空間。

    

  

此外,為了給學生提供非一般的學習體驗,校方善用優質教育基金(QEF) 180萬元撥款,改建電腦科技室,變成一間既是電影室,又是VR虛擬實境的活動室。室內配備環迴立體聲揚聲器,高解析度音訊讓同學們仿如親歷其境,帶來逼真的視覺和聽覺體驗,以配合學校發展校本影藝課程。學生可以透過電影欣賞、角色分析從而建立正確的價值觀及正向思維。老師們更編寫校本VR體驗課程,同學們只要戴上VR眼鏡,便可以在虚擬境中進行學習,不受環境及地域限制;在本學年將增設攀石牆,讓同學們在攀石時,透過伸展四肢、擺蕩身體,增強體力、訓練專注力、培養進取心、提升自信及建立堅毅的精神等。

  

  

學校除了翻新或增設以上各項硬件外,本年度無論在上課編排、學習模式或課程方面亦作出革新,藉以提昇學生的學習效能和幸福快樂感。

   

雖然在疫情未穩定下,同學們要適應新的學習模式,面對不同的改變,但我們學會感恩。因為在這難得的體驗中,讓同學們活用在「正向課程」中所習得的技能,積極面對生活中的壓力和挑戰,提抗逆力、溝通能力和解難能力,在生活中獲得幸福快樂感。

   

最後,我衷心感謝馬信團隊和家長們能夠在教育孩童上互相配合,幫助他們茁壯成長;我盼望  天父大大加力,賜我們健康、喜樂和平安!

   

簡淑菁校長

9-2020